上海图书馆的“馆”,陈毅市长的题字错了吗?
“图书馆”的繁体字是“圖書舘”,图书馆不是吃饭的地方,不可用“館”。“馆”写繁体字时要看场合,吃饭的地方用“館”,其他地方用“舘”——这是一则网友发布的微博。配图是轨交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内“上海图书馆”的题字。还有网友贴出南京西路上海图书馆旧馆大门的老照片,证明上海图书馆这个“错字”由来已久。
网友对“图书馆”之“馆”的质疑
“图书馆”的繁体字到底怎么写?
以“馆中惊奇”为栏目名,上海图书馆专业服务中心的馆员发布了一篇文章,以活泼的语言、严谨的考证,为网友解惑。
上海图书馆老照片
首先是华语世界各大图书馆通行的写法,“有图有真相”;其次是“70余年前‘馆’的写法”,从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里查得的1947年《文物周刊》、1949年《大公报》等都可见,当时“馆”的繁体字常见的也是“館”;再看看权威的字典怎么说,《新华字典》中,简体字“馆”后用小字体分列了“館”、“舘”二字,并将前者列为繁体字,后者列为异体字,《辞海》同样显示繁体:館,异体:舘。
1947年 《博物館的“館”》 文献来源:《文物周刊》 图片来自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新华字典》中的“馆”
《辞海》中的“馆”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古代,“舘”和“館”是有区别的?馆员们又查了《瀚堂典藏》古籍库中的《康熙字典》,“舘”字的解释为“俗館字”。参见《书的知识手册》:俗字为在民间流行的异体字,别于正字而言。或者也叫“俗体字”,指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
《康熙字典》的解释 图片来自《瀚堂典藏》古籍库
行文至此,答案若揭。这篇文章还介绍了上海图书馆南京西路旧馆和淮海路馆正门的“上海图书馆”五个大字,用的是上海图书馆筹建时期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题签墨迹。
在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十年苦干,抢编出善本书总目——忆周总理、陈毅等同志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怀》一文中曾详细记叙了当时的情形。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都是在陈毅同志的直接关怀下进行的,他先后为两个馆题写馆名,为上图题的馆名是写在一张信笺上派人送来的。
还有网友问,为什么题写繁体字?文章也做了解释。除了书法审美因素,1952年7月22日,上海图书馆在南京西路325号正式建成开馆,陈毅市长为上海图书馆题写了馆名。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通过,正式开始推行则是在1956年以后。
这篇考证发出后
引起网友关注
有人总结:
简单来说
“舘”是“館”的异体字
远不如“館”常见
网名为“考古文博界的小学生”
的网友补充道:
“《说文解字》释馆:客舍也。”
上海图书馆专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喆告诉记者,对于网友的“质疑”,一种做法是简单回应,《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就可查得,“舘”为异体字。也有馆员觉得,小问题“不值一驳”。不过,大家商量后达成了共识,认为这恰恰是一个与读者互动交流的好机会。
东馆开放后,上图淮海路馆向“阅读-学习中心”转型,面向机构和读者提供专业化、研究型的知识服务,揭示馆藏、分享知识正是题中之义。在这篇文章结尾,馆员们也“安利”了一波上图的专业服务资源,“如果考证信息需要资料,欢迎通过上海图书馆专业服务门户登录数据库继续探索”,并附上了上图专业服务门户入口的二维码。
无独有偶
今年新开放的“网红”地标
徐家汇书院(徐汇区图书馆)的招牌上
英文名“ZIKAWEI”
也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网友提问:ZIKAWEI是什么意思
ZIKAWEI是什么意思?
徐汇区图书馆同样作出“科普”
原来
ZIKAWEI既是法文也是上海话
1937年拍摄的肇嘉浜北岸及徐家汇路路牌,路牌由中法两种语言标注
1883年至1950年,上海天主教法国传教士在徐家汇土山湾出版了多本高质量的上海方言著作,从中可以窥得上海话的演变脉络。在《松江方言练习课本》中首次用接近法语读音的字母记录了天主教系统的上海方言音系,全书以上海话注音,并译成法文。为什么是松江方言?当时徐家汇地区属松江府所辖,《松江方言练习课本》实际上记的是徐家汇地区的上海话,封面写明“ZI-KA-WEI”。
《松江方言练习课本》
除了“ZIKAWEI”,徐家汇书院招牌上“徐家汇书院”五个汉字则集自中西会通第一人——徐光启的手迹。
无论是“馆”的繁体字还是“徐家汇”的英文,图书馆招牌上的小知识颇有趣味。“喜欢这样的历史溯源。”有网友评论道。看来,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与传播,并不止于图书馆内。“文章发出后,网友点赞挺多,全国图书馆界同行的反响尤其热烈,肯定了这种‘引经据典’式的轻科普。未来,对读者疑问或一些舆情热点,图书馆员也会继续尝试发挥专业能力,与读者互动,这同样是推广公共阅读服务的一种方式。欢迎大家走进图书馆,获取更多知识。”陈喆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施晨露
◢ 猜你想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